時尚品牌網 資訊
諾基亞曾經稱霸世界,到最后只剩下個名字。服裝品牌Esprit就像諾基亞,老套路已經走到了懸崖邊。
連續(xù)十幾年的雙位數(shù)增長變成如今每年凈虧損數(shù)十億港幣,
曾經鼎盛時期市值超過1300億,如今已不到十分之一。
直營門店已關近400家。
曾是最熱品牌,給了中國服裝界很多第一次
Esprit進入中國后,一度風靡。
2005年夏雨和李冰冰合拍的電影《獨自等待》給了Esprit一個大特寫。
任賢齊、范冰冰等明星都曾被看到在Esprit購物。
Esprit給中國時尚圈帶來無數(shù)個第一次,被稱為西式服裝時尚在中國大陸的啟蒙和傳播者。
第一個培養(yǎng)區(qū)域陳列師的品牌;第一個有貨品大系列的品牌;第一個給顧客電話預約購買的品牌;第一個優(yōu)質代理商品牌;第一個百貨商場必備品牌;
10年股價增百倍,成就千億時尚帝國,如今慘到賣樓賣車位!
Esprit曾先后在香港和倫敦股市上市。
其市值在巔峰時期達到200億美元。遍布全世界40多個國家,通過14000多家批發(fā)商行銷全球。從2009年結束連續(xù)15年的雙位數(shù)增幅、銷售額開始滑坡之后,Esprit開始了打折促銷和關店之路。
5折、3折,常年都有打折促銷。
2011年退出北美市場,關了80多家門店。
2015年出售香港辦公室,連樓下停車位都賣了,然后大規(guī)模裁員...
業(yè)內人士稱,在中國服裝品牌中,有一個“十年循環(huán)”鐵律,也就是一個興衰、更替的循環(huán)。2008年之后Esprit股價暴跌90%。2013年錄得上市后首次年度虧損,接下來連續(xù)數(shù)年虧損,曾單年巨虧數(shù)十億港幣。
帶著Esprit大舉國際化擴張、持股44%的邢李原從2006年便開始賣股票套現(xiàn),辭職,共套現(xiàn)214億元。
如今市值已不足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。一個龐然大物的衰落,絕對不是偶然。
快時尚沒有斷掉傳統(tǒng)品牌的后路,是Esprit自己丟掉了最重要的東西。
轉型自救,照葫蘆畫瓢想學ZARA,回天乏術
Esprit的轉型之路是奔著快時尚去的。
2012年,Esprit聘請了出自ZARA母公司Inditex的馬浩思擔任CEO,他又引入了另外三名有Inditex戰(zhàn)略、采購、銷售方面工作經驗的高管。
他給Esprit帶來的最大改變是其所謂的“垂直模式”,想復制一個ZARA出來:
簡化供應鏈管理(供應商由超過350多家降至230家以下);
類別管理團隊(轉化了所有產品分部);
新營銷模式(完全集中采購及營銷);
縮窄產品范圍;
季節(jié)性產品時間表(由12個月產品系列變?yōu)?季產品系列);
快銷產品開發(fā)(快速反應產品由設計至上架周期為2至3個月);
優(yōu)化庫存管理。
希望通過這個模式全面控制庫存,幫代理批發(fā)商進行集體營銷。
經過一番改革,Esprit的產品從設計到上架依然要花費3個月左右。但卻并沒有扭轉Esprit每年凈虧損超10億港幣的頹勢。
想要真正實現(xiàn)“全方位渠道模式”,不僅需要很長時間,而且自從邢李原離開,大股東們都是注重短期利益的投資機構,Esprit已失去了徹底轉變?yōu)橹刭Y產模式的機會。
質量好到尖叫,卻一步步走向衰落,根源在于庫存管理
自從2008年之后,Esprit的很多服裝開始走向特賣場,不是5折就是3折的,為了處理整個公司積壓的庫存,常年都有打折促銷活動,成了持續(xù)性商業(yè)行為。
這是毀滅Esprit品牌形象和價值的直接殺手。
而造成庫存積壓的原因,可以歸結為以下3點。
1、過于依賴批發(fā)
最鼎盛時期,Esprit在全球擁有超過14000家代理商。而ZARA的幾千家門店,沒有一家是加盟店。
Esprit香港旗艦店
當然,不管什么時候,代理加盟這種低成本、高效率的擴張方式成效都很顯著。
但渠道的不可控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,庫存積壓。
作為批發(fā)源頭,Esprit不光要準備大量的產品庫存為代理商調撥和補貨,一旦代理商無法消化掉所進的貨,Esprit還要負責一定的貨品回收工作。
雖然Esprit后來也開了直營店、旗艦店,但終究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占有市場的時期。為壓縮成本,直營店的數(shù)量最近幾年也在減少,已經從近1100家減少到698家。
正是由于過于依賴批發(fā),忽視了供應鏈建設,從而導致Esprit無法對市場變化作出快速反應。
2、貨品周轉周期過于冗長
Esprit屬于輕資產模式,但限于太過傳統(tǒng),其從開始設計到采購面料、根據(jù)分公司和代理商的訂貨訂單進廠生產、配送補貨、最終上架銷售,往往要花費超過9個月,整個過程十分漫長。
向快時尚轉型前,Esprit一年開兩次訂貨會,兩次訂貨會搞定一年的銷售,可想而知。是按月推出產品系列的,也就是一年12個月,就有12個月的產品系列。
在產品銷售方面不具完全的主動性,所以Esprit做的最多的工作,就是設計新品和開訂貨會。
直到走上快時尚路線,依然是訂貨會模式,只不過將一年兩次增加到每個月一次,并在一定程度上縮短貨品周轉周期,但依然無法完全掌控整個生產、銷售的流程。
與ZARA、H&M這些快時尚巨頭小量生產,后期補貨的高庫存周轉率方式相比,依然遙不可及。
3、定位與潮流脫節(jié),刺痛老鐵們的心
Esprit自創(chuàng)立起,一直堅持一個口號——“在乎心態(tài)而非年齡”。
支持服裝品牌不斷發(fā)展壯大的基礎確實是品牌定位,但是還要加一個條件,即契合消費潮流,或者說目標消費群體的核心訴求。
當年Esprit的消費人群,主要集中在70后和80后。
Esprit的服裝,用料和做工都是為人稱道的,但卻跟不上如今時尚潮流的快速更迭,更沒法和快時尚品牌拼上新速度。
定位和時代的潮流格格不入,價格居高不下,10多年來風格未變,設計老化、款式單一,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,品牌的整體形象迅速老化。
Esprit真正丟掉的,和諾基亞一樣,是顧客。
其實不管市場如何變化,企業(yè)如何轉型,如何升級產品,有一點永遠不會變:企業(yè)多么貼近顧客、貼近一線、貼近市場,就多么貼近成功。
當前閱讀:千億市值蒸干,服裝界“諾基亞”Esprit跌下神壇!
熱點資訊
時尚圖庫
猜你喜歡
印尼零售商Eigerindo選擇Aptos技術,支持以顧客為中心的選品
2021年4月28日,全球零售技術解決方案市場領導者Aptos...詳情>>翻翻Esprit的歷史資訊:
時尚品牌傳播有限公司:服裝品牌(男裝、女裝、內衣、童裝)、家紡、皮具、黃金珠寶、餐飲、家居等品牌加盟代理
浙B2-20080047
Copyright © 2000-2019 CHINASSPP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